金榜之路
学大陪你
个性化辅导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高考语文病句辨析技巧解析总结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5-07-30 18:27:04


每一门课学习起来都不是那么的容易的,需要我们下功夫好好学习才行,语文也是这样.下面是我们学大教育精心为大家准备的高考语文病句辨析技巧解析总结,快跟着我们学大教育一起来看看这篇文章的内容吧。

1.侧重于语法性病句的辨析

《考试说明》规定的六类病句中,有四类属于语法性病句,这是侧重于语法性病句辨析的命题依据。再从若干年来的试题看,虽然偶或出现语意性病句单独命题的情况,但大多数辨析病句只有一道试题。这一道试题中,三个错误项,一般为两个是语法性病句,一个为其它类型病句。

2.语言材料多来自现实

高考试题中的病句,极少是命题者自己编拟的,多来自报刊,也有学生作文中的病句。这一方面让学生看来较为熟悉,内容上不会有陌生感,另一方面也会带来辨别的困难,误以为报上就这么写的,平常就这么说的,不会错。其实现在报刊上、电视节目主持人说的话中,病句是不少的,要留心辨别。譬如“先河”一词,古代帝王先祭祀黄河,后祭祀海,以河为海的本源,后来称倡导在先的事物为先河。可见只能说“……开先河”,而我们的报纸上常常会见到这样的标题:“……首开先河”,这在语法就是“赘余”,应该删除“首”字。

深度剖析:

(一)语序不当

不同的语序可能表达不同的意义。语序如果不当将会使表意不明等。语序不当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句子成份顺序不当、定语状语词序不当、主客体颠倒、分句位置不当。

1.定语、中心语位置颠倒:

例:这个国家石油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

(“石油的生产”应为“生产的石油”)

2.把定语错放在状语的位置上:

例:如何进行人事制度改革的问题在全校教工中热烈地引起了讨论。

(“热烈地”应放在“讨论”之前。)

3.把状语错放在定语的位置上:

例:教师应该激发学生学习的充分的主观能动性。

(将“充分”调至“激发”前,并删掉一个“的”)。

4.多层定语语序不当

例:北京故宫博物院最近展出的这件金缕玉衣是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将“新出土的”移至“展出的”之后,并在“文物”前加“的”。)

5.多层状语语序不当。

例:在休息室里许多代表昨天都与他热情的交谈。

(应改为“热情的与他交谈”)

6.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例:他不能严格要求自己,能力即使再强,也不能委以重任。

(“即使”应移到“能力”的前面)

7.主客颠倒:

例: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对于许多日本企业家是不陌生的。

(应改为:“许多日本企业家对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不陌生的”。)

8.分句位置不当:

例:为支援灾区人民,村里的人宁愿献出大米,也要自己吃玉米面。

(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宁愿自己吃玉米面,也要献出大米。”

(二)搭配不当

搭配不当一般包括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附加成分与中心语搭配不当、主语和宾语意义上搭配不当以及前后照应错误。

1.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

例:我觉得这个答复,和对这些问题的调查处理,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

(“答复”和“调查处理”并不是态度,这属于主谓搭配不当,可把“是”改做“表现出”。)

2.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

例:《三国演义》这部小说出色地塑造了汉末刘备、关羽、张飞等人的英雄事迹。

(动词“塑造””与宾语中心语“事迹”不能构成动宾关系,可将“事迹”改为“形象”。)

3. 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我们班干部严肃地研究了同学们对班委工作的建议,又虚心地征求了老师们的意见。

(“严肃”作状语,不能修饰限制“研究”,可改为“认真”、“慎重”等。)

4.主语和宾语意义上搭配不当

例:所谓“膜如紫绡”,是指壳内紧贴壳的内壁的白色薄膜。

(这是典型的主宾搭配不当。)

5.前后照应错误

例:学习态度的正确与否是成绩优良的先决条件之一。

(“正确与否”是两方面,而“优良”只是一方面,前后搭配错误。)

(三)成分残缺或赘余

所谓成分残缺或赘余,指句子的主、谓、宾等主要成分或应该有的修饰成分、关联词语等遗漏或者出现重复多余,使语意表述不清楚或者罗嗦。

常见的成分残缺或赘余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况:

①残缺:缺主、谓、宾语;缺必要的修饰成分、附加成分。

②赘余:主、谓、宾语多余;修饰成分,附加成分多余。

例1.经过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的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一丝笑容。

(主语残缺。这是1992年全国高考题第4题的D项,因为多用了一个介词“经过”,使得原句主语变成了状语,造成主语残缺。)

例2.为了全面推广利用菜籽饼或棉籽饼喂猪,加速发展养猪事业,这个县举办了三期饲养员技术培训班。

(宾语残缺,这是1997年高考第6题的A项。句中“推广”的宾语应该是“经验”,而不应是“喂猪”;在“喂猪”后面加上“的经验”句子就通了。)

(四)结构混乱

所谓结构混乱,指将两个意思或两种句式缠绕在一起说,造成语句不通顺。常见的结构混乱类型主要是句式杂糅。

例1.这部学术著作的作者是由北京大学的两位年轻教授写成的。

(典型的句式杂糅。这是将“著作的作者是两位年轻教授”和“著作是由两位年轻教授写成的”两句杂糅而成,可删去“的作者”或“写成的”。)

例2.不难看出,这起明显的错案迟迟得不到公正的判决,其根本原因是党风不正在作怪。

(句式杂糅,可去掉“在作怪”。)

例3.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党的领导干部,办事、想问题都要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后半截是“从……出发”和“以……为出发点”两句式的杂糅。可去掉“从”改为“以”。)

(五)表意不明

表意不明的类型主要有语意不明、指代不明、歧义等。

例1. 会上,对如何疏通产品销售渠道的问题,大家谈了各自的看法,但是,建议很不成熟。

(“看法”和“建议”没有必然的联系,造成语意不明。)

例2.地对于人类、特别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而黄土对于原始社会极其落后的初级农业尤为重要。

(“黄土”究竟是什么,句子并未说清,语意不明。)

例3.学习写作是否一定要多读多写呢?从前人的写作经验来看,这是一条必由之路。

(“这”指代的内容未说明。)

例4.我认为,应该尽可能使用简化字,不要滥用繁体字,这样会给汉字规范和青少年学习增加困难。

(“这样”指代不明。)

高考语文病句辨析技巧解析总结的相关内容在这里我们学大专家已经全部呈现给大家了,感谢学大专家的精彩分享,以后我们会有更多的精彩的内容分享给大家,敬请关注。

网站地图 |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 服务时间:8:00-23:00(节假日不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02-8926 举报邮箱:info@xueda.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京ICP备10045583号-6 学大Xueda.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