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之路
学大陪你
个性化辅导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科学研究的艺术读后感3篇阅读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6-10-29 18:16:15


学习生活中大家经常会阅读一些好的文章和作品,阅读之后大家要写下自己的读后感,这样才能加深对阅读内容的印象,下面学大教育网为大家带来科学研究的艺术读后感3篇阅读,希望大家通过阅读能够掌握读后感的写作方法。

篇一:读科学研究的艺术有感

一说起科学研究,我相信在许多人脑海里浮现的以不外乎是这几个形容词:枯燥,乏味,日复一日,高深莫测,神秘等等,也常常在眼前浮想的,也许是一些白发苍苍的老院士的形象,或者有很多人会提起霍金、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等等。而说起科学研究的艺术,大抵我们会想到的是如何把高深的科学研究当成一种艺术来享受。我一开始看到书名的时候我也的确是这样想的,然而,这却是一本“例外”的书。这本书从科学研究的实践与思维技巧方面综合了一些著名科学家具有普遍意义的观点;分析了在科学上作出新发现的方法;总结了科学研究中有益而又有趣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可供各种学科参考的指导原则与思维技巧。作者在论述自己观点的时候,还列举了很多生动的例子,显得尤为可贵。

为了便于叙述,此书作者也把有关知识顺理成章,分章来介绍科学研究中的准备工作、实验、机遇、假说、想象力、直觉、推理、观察、困难、战略战术、对科学家的要求这些其他作者也曾提到过的方法和要素,但章与章之间交叉甚多,而且总是说到了一个事物的正反两个方面,贯穿了科学研究是艺术,无一定之规的思想。作者充分尊重科学研究这一创造性活动的复杂性和科学家个人在这一活动中的心理因素的正反影响,尽量按照成功的科学家作出新发现的真实情况来介绍取得科学成果的过程。任何一位读者,他在生活和工作中总会在这一方面或那一方面作出过或大或小的发现,并享受过成功的喜悦。他根据自己作出发现的经验,只有与作者的某些(当然不是全部)观点产生共鸣,才会感到真切,相信作者说的是实话,是来自作者的真实经验和对其他成功科学家的真实观察。

事实上,读这本书的时候,感觉上它跟这门课没什么很大的关系。细想下来老师这样做,不无道理。正如作者在序言中就提到过的,这本书适合绝大部分的专业,科学研究并不如我们想象中的那么枯燥,在科学研究者眼里,它是生动而有趣的,一如我们的一些专业课程一样,投身进去了,就不会显得乏味,我们要懂得寻找趣味所在。当然,我指的并不是像研究科学那样去研究我们的学科。

丰富的想象力和锐利的直觉,是科学研究工作者必不可少的成分。天马行空,说不定下一刻就是现实;直觉,得到的是冥思苦想久久不能得到的思想。

每一个行为都有其自己的道德观,同样科学研究也不例外。完全的诚实当然是科学研究所必要的态度。态度决定一切。窃取他人的劳动成果或观点,忽视他人给予的帮助,独享劳动成果,这些都是不诚实的态度。

科学青年在进行科学研究工作时候,要做到循序渐进、谦虚、热情。只有这样,科学青年才可以健步如飞。

篇二:《科学研究的艺术》的读后感

一说起科学研究,我相信在许多人脑海里浮现的以不外乎是这几个形容词:枯燥,乏味,日复一日,高深莫测,神秘等等,也常常在眼前浮想的,也许是一些白发苍苍的老院士的形象,或者有很多人会提起霍金、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等等。而说起科学研究的艺术,人们会想到的是如何把高深的科学研究当成一种艺术来享受。我一开始看到书名的时候我也的确是这样想的,然而,这却是一本“例外”的书。这本书从科学研究的实践与思维技巧方面综合了一些著名科学家具有普遍意义的观点;分析了在科学上作出新发现的方法;总结了科学研究中有益而又有趣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可供各种学科参考的指导原则与思维技巧。作者在论述自己观点的时候,还列举了很多生动的例子,显得尤为可贵。

其实,作为一个科学研究的工作者,最首先要做的事情肯定是准备工作,只有进行了充分的准备,我们的科学研究工作者才有可能开始严谨的科学研究,一如弗兰西斯·培根说的“跛足而不迷路能干过虽健步如飞但误入歧途的人”一样。人都要活到老学到老,更何况是走在科学前沿的科学研究工作者呢?只有不断进行学习,吸收新事物,而不是一味地埋头苦干到最后的闯进死胡同钻牛角尖,科学研究才可以往更高方向发展。然而,在大量的阅读中,作为科学研究工作者,要带着批判性去进行阅读,只有这样才可以从书中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毕竟,所有的书都是人写的,人总是或多或少带着自己的感情,带着自己的各种观点对书进行描述,我们不能一味地把书中的内容当作正确当作权威,要批判性地把书中的内容和自己的研究思想进行对比寻找相思处。科学研究讲究观点新鲜和独创精神,如果一味地直接将别人的观点当作自己的观点而没有保持独立思考能力,科学研究工作者相对来说很容易犯因循守旧。

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单打独斗的科学研究工作者,怎么也比不过团体,当失去灵感时候,和别人讨论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谈论到工作的时候,会发现,其实每个人都在勤奋工作,有的甚至是更勤奋地工作,为什么就没有获得相应的成果?机遇是一个很重要的东西,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拥有机遇,或者曾经相遇却擦肩而过。查理·尼克尔曾经说过,机遇只垂青那些懂得怎样追求她的人。作为科学研究工作者,应该铭记一个座右铭,“留意意外之事。”往往那些意外就是一直追求的机遇。

“态度决定一切”是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示。

篇三:重温经典:科学研究的艺术

《科学研究的艺术》(TheArtofScientificInvestigation)(W。I。B。贝弗里奇著)给出的重要启示:理论创新需要环境,理论的成长与环境相关,就象幼苗成长需要适宜的土壤、水和阳光一样。

即使事过境迁,重新细细品读,仍觉得颇有韵味,并或多或少产生某种共鸣,或产生与现实结合的新的启发。例如,贝弗里奇说:“独创性常常在于发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研究对象或设想之间的联系或相似之点,而原来以为这些对象或设想彼此没有关系。”这句话让我联想到:新型农业体系以及农业易相发展理论的提出正是起缘于发现生物经济与农业发展之间的联系。生物经济、生物经济时代、第二次绿色革命、农业易相发展理论、新型农业体系共同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新的思想体系。

每个人尤其是从事科学研究的人读之品之,都会有共同与不同的启发。如博主知乐者言:我手头有一本宝贝书——《科学研究的艺术》。1979年5月,我在上海参加全国首届奇异摄动研讨会时购得此书后,如获至宝,从此形影相随,不知翻阅了多少遍,如今它已破破烂烂,其貌不扬,我却依旧敝帚自珍,爱不释手。而且时读时新,每翻阅一遍,都会有新的感受,对其中的警言妙句我已牢记在心,时时在我的科学研究工作中为我指点迷津。

的确,该书曾被三联书店列为20年来对中国影响最大的100本书之一。在英美及中国等世界范围内一版再版,影响力经久不衰。

读后感没必要由我现在才写,虽然重读的现在仍会有新的感想。在此就其影响、名言及启示做一简要回顾,并列出除英国版外的几个版本的信息,供其他感兴趣者抑或自己参考。

科学研究的艺术读后感3篇阅读学大教育网为大家带来过了,希望大家能够在课余时间多阅读一些书籍,然后写下读后感,这对提高自己的文学水平很有帮助。

网站地图 |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 服务时间:8:00-23:00(节假日不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810-5688 举报邮箱:info@xueda.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京ICP备10045583号-6 学大Xueda.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