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之路
学大陪你
个性化辅导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教育话题:语文课应该怎么教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6-08-03 21:02:43


很多语文老师在教学的时候总是觉得很吃力,不管自己怎么努力备课传授知识都没办法提高学生们的成绩,其实还是语文课的教学方式不正确,想要改善教学方式就认真阅读教育话题:语文课应该怎么教这篇文章,对各位老师肯定有用。

1、注重设计,让学生真正喜欢课文,强烈感受文本独特。

语文老师应该是“设计师”,教学每一篇课文都要精心设计,都要让学生感觉出“美”来,从而激发阅读的热情。现在的课堂教学给人的感觉是教学流程比较呆滞,看不出老师研究课文后精心设计教学的痕迹。一些学校集体备课,不同老师教同一篇课文,教案如此相似,没有自己的独立研究、思考、设计。如此教学,不可能带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学生也就不能通过老师的精妙构思而对课文产生强烈感情。

对学生来说,语文老师是“向导”,走进课文这路怎么走,有了精巧设计就会曲径通幽,登堂入室。没有设计呢,就会到处转悠,迷失方向,最后晕晕乎乎,甚至走不出来。而且从课堂教学的节奏来说,精心设计的课有张有弛,风生水起,避免了平铺直叙,容易引人入胜。所以我们必须坚决杜绝没有设计的语文课。

2、依体而教,让学生明晰文体之特,有径感悟作品之美。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有个很大的弊端,老师教课文,不管什么文体,都是依式而教,统一的格式:字词疏通、整体感知线索结构、主题分析、特色领略,不注意根据文体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路径,让学生掌握不同文体作品的独特魅力。

现行的语文教材是文体型的,教学一个最基本原则就是根据文体设计和组织教学,所谓依体而教。只有学生先把握了文体特点,才能根据文体的要素去理解课文的结构、主题和技巧。脱离了文体的分析,很可能就是浮于表面,不能登堂入室。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学了十几年语文,大多数就喜欢读读文学类作品,议论类、说明类、应用类作品,他们不要读,也写不来,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老师缺乏“依体而教”的意识和探究,不能把那些文体的特点和美点充分地展示给学生,自然就制约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3、强化朗读,让学生多通道直面课文,充分感知语言魅力。

从古到今,语文教学有一个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朗读,“佳文不厌百回读”,在诵读中,学生自然会得到“道”的熏染和“学”的悟觉。现在的课堂,学生朗读的声音是越来越少了,老师在刻意地分析,学生在被动地思考,架空于文本之上,游离于文本之外,除了抽象的条条干干,学生没有血肉的亲切,这样的分析越多,学生的感性认识就越少,根本谈不到对母语味道的咂摸。

语文教学要充分考虑母语的特点,架设四通八达的朗读通道,让学生充分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读中品、读中悟、读中受熏染。而教师则要精于朗读之道:可以自由朗读。以学生熟悉课文、了解课文大概为目的,学生根据自己的感觉自在地放声朗读课文,读完能勾勒出文章的轮廓;可以沉思细读。

4、大局着意,让学生每节课都有整体感,渐次形成作品和学科的系统。

园林也好,建筑也好,整体的才能是美好的,残缺的、支离破碎的很难让人产生美感。对作品的阅读和理解也是这样。现在我们有些老师比较地忽视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常常是“讲到哪里是哪里”,课堂教学没有整体感,给人残缺的感觉,严重削弱了作品的感染力,这种倾向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首先,每篇课文的教学必须先让学生整体感知。其次,一篇课文如果要几课时教完,每一课时都要相对独立完整,有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有自成体系的教学内容,有完整有致的教学流程,而学生呢,也有实实在在的知能收益。第三,要通过一节课一节课、一篇课文一篇课文的教学,让学生在不断积淀的基础上,形成语文学科独有的知识系统与结构,完善全面的语文能力的建构,真正具备良好的语文素养,能自觉地运用语文工具去生活、工作、创造,优化自己的语文人生。

我们不能望“讲”生畏。语文老师应该有“讲”的天赋,关键是要把握“讲”的分寸。只有老师“讲于当讲”,学生才能通过老师的传授和点拨,化浅显为深邃,化模糊为清晰,化似是而非为“击中肯綮”,真正把握作品所内蕴的内容美、结构美、技法美、文字美。

那么关于教育话题:语文课应该怎么教的详细讲解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大家在阅读之后可以有所收获,在接下来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多多改善自己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快速的传授新知识点。

网站地图 |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 服务时间:8:00-23:00(节假日不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810-5688 举报邮箱:info@xueda.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京ICP备10045583号-6 学大Xueda.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